满桂回了大同,封了宣化伯,大红的蟒袍,带尚方宝剑。
满桂的家是宣府人,也就是后世的宣化。
主角特意开了朝会,搞得比较隆重,并且宣布“尚方宝剑只能斩参将以下武官,总兵副总兵只能撤职,三司会审,然后皇帝亲自审批,司礼监不能代劳”,算是给了武将们一个定心丸。
文官们当然是不爽的,但考虑到“大明的文官最惠待遇”,也没有激烈反对。
毕竟如果武将犯罪都要皇帝亲自批的话,那文官也不至于像杨涟一样在锦衣卫大牢里被魏忠贤直接给打死了。
皇帝是封建礼法道德的化身,既然是直接批的,那除了“谋反、通敌、弑父弑母”这种大罪之外,你好意思那么刻薄的判文武重臣死刑吗?
杨镐都被放出来,其他人的罪再大还能大得过杨镐吗?
文官们实际上反对的意愿也不大,他们没法轻易处罚武将了,同样太监们也没法轻易处罚他们了。
文官们实际上是怕太监的。
如果是正常人,他做的过分了你还能怼一句,“始作俑者,其无后乎”。
等你老死之后,你不怕别人也这么对付你儿子吗。
但魏忠贤这样的太监,你能怼他“始作俑者,其无后乎”吗?
他不回怼一句“咱家无后”才怪呢。
文官们实际上真怕魏忠贤的,现在魏忠贤还活着呢,主角要亲自把文武重臣的处罚判决揽过去,文臣们也基本默认了。
然后主角就又搞了3件事,把徐光启给惹恼了。
一是让毛文龙永镇皮岛,封东江伯,世袭罔替,仿照沐英的先例。
二是让祖大寿永镇宁远,封镇宁伯,世袭罔替,仿照沐英的先例。
三是王在晋为辽东经略,兼理遵化军务。
主要是王在晋的资历太老了,人家当兵部尚书都绰绰有余,拿去当巡抚就跟贬官一样了。
何况巡抚是处理一省的军务和民政,但是外交和临近省份的军务是不归他插手的。
但是辽东这地方,不光是军务和民政,还有和蒙古、朝鲜的打交道问题。
另外给毛文龙和祖大寿封了伯爵之后,而且是永镇当地,这他两个的品级高了之后,王在晋要管他们也得往上提品级才行。
辽东这里的军务必然会涉及到宁远和皮岛的,经略是一个方面的总负责,调动起他俩来也更名正言顺。
把遵化也划过去,是因为遵化是长城防线的薄弱环节。
宁远-山海关一线要是啃不动,皇太极必然绕道遵化。这里是除了宁锦之外的最近地点。
毛文龙和祖大寿就是主角砸下的两个钉子。
你们两个可以“听调不听宣”,但想让我给你们不断的增加钱粮,给少了就兵变围堵巡抚(毕自肃就因为这个自杀的,历史上),给多了就吃空饷,打仗就溃逃,那是不可能的。
光拿钱不干活,哪有这种好事。
现在让你俩永镇当地,你们不是给大明守土,是给你们自己守土。
有本事你就去投皇太极,人家光亲兄弟就好几个,能带兵当旗主的亲信没有100也有80,不缺你一个。你自己衡量下是在大明呆的舒服,还是去那里呆的舒服。
觉得在大明像黔国公沐启元这样更舒服的话,你就配合王在晋稍微卖点力。
否则,就算大明完蛋了,你也会先在大明前面完蛋,谁让你的位置挡在山海关前面呢。
大明260年来,除了洪武年间的沐英之外,还是第一次这么给臣子“厚恩”的,你祖大寿要知道感恩……
总之就是大明不需要你卖死力,你也别给我耍流氓。
对于毛文龙,主角还是放心的。他是浙江人,不是辽东人,是在萨尔浒之败后才从军跟着王化贞的,不像李成梁的这些旧部一样跟努尔哈赤父子纠葛太多。
主角把王化贞的老上司张鹤鸣派去天津,就是为了更好的支持毛文龙。
在必要时可以让张鹤鸣节制皮岛,如果登莱巡抚袁可立过几年老得不得不致仕的话。
但是这些安排,主角跟满桂喝完酒之后的第二天就搞了,没和徐光启商量,辽东文官的人选也是按首辅施凤来的最初提议来的,把徐大科学家惹恼了。
满桂刚回了大同,徐光启递了个辞呈就准备去通州,坐船从运河回上海。
主角跑到了北京东门外十里才把他拦住,硬是给劝回来的。
搞了一辆没有篷子的马车,让徐老头坐在车里,主角坐在车帮上,王承恩亲自牵着马,一直拉回了紫禁城。
那场面,估计2700年前周文王从渭水边上请回姜子牙时也就这样吧。
1400年前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,也不过如此。
反正260年前朱元璋请刘伯温,肯定没这么隆重。
员工要离职,那肯定是心里受委屈了。
要是为了钱,谁特么的当大明的文官啊。
朱元璋定的正一品的月俸87石,正二品61石,正三品35石,正四品才24石,正五品16石,正七品7.5石,从九品5石。
兵部尚书是正二品,每月61石米,折合成银子61两。
反正肯定不够徐光启去秦淮河上听一次琴的。
这还是洪武年间,到了崇祯时期,因为海外白银随着贸易的输入,米价虽然没怎么涨,但秦淮河上的琴价涨了不知道多少倍了。
这还是二品大员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